2024年3月19日,“OFweek 2024新能源產業協同發展大會”在深圳機場凱悅酒店拉開帷幕,超500家知名企業,2000多人參與了本次大會。就像大會介紹所說的,新能源的發展不是單打獨斗,創新、融合、共贏將貫穿新能源產業鏈。因時機器人作為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企業,將微型伺服電缸創新性的應用到了鋰電生產設備上,不僅大幅提升電池質量,還協助電池廠實現降本增效。在本次新能源產業大會上,因時機器人在現場展出了微型伺服電缸在鋰電行業的應用——智能閉環涂布模頭演示工裝。
涂布模頭是新能源行業鋰電池生產的核心設備,因為漿料延展性很低,如何保證涂覆的一致均勻呢。通過把涂布機模頭漿料擠出的這一米多唇口均分成幾十個單獨的控制區域,用T型滑塊控制橫向各區域的局部流量控制,進而保障漿料出口處的涂覆厚度一致性。而滑塊間距最窄只有1厘米多,以前市面上幾乎沒有這么小的諸如電缸的調節執行機構,只能采用千分尺手工調節的方式,也因此導致電池A品率低、對人員配置要求較高且生產效率低等問題難以解決。
微型伺服電缸體積小、精度高、負載大,可以在涂布模頭1厘米多的間距內為每一個調節滑塊配置一個微型伺服電缸,實現了涂布模頭全自動調節,解決了調節滯后的問題,提升了產能的同時也提高了電池的A品率。
微型伺服電缸創造性地將新能源行業鋰電池生產的核心設備升級改造為智能閉環控制,改造后的閉環涂布模頭具備實時糾偏、實時控制、均勻性好、生產效率高等諸多優勢。這將為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
在OFweek2024(第八屆)動力電池產業年會的“電池智造專場”,圍繞著電池生產如何提質降本這個主題,眾多行業專家獻言獻策。因時機器人市場總監房海南女士也在專場論壇中發表了主題為《微型伺服電缸助力鋰電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演講。
圍繞著如何將機器人技術運用到鋰電行業中,微型伺服電缸具備哪些優勢,又是如何在眾多行業中發揮作用的等內容展開了細致深入的講解說明。
在圓桌對話環節,主持人提出了“如何進一步提升電池產品的良率”這個問題。房海南女士講道:第一提升生產設備的性能,就像微型伺服電缸在閉環涂布模頭上的應用一樣,通過對設備的智能化改造,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提升良率的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第二是減少人為因素,很多生產環節仍然大量依靠人力,人為操作環節不可控導致良率下降,在當前具身智能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協助大型終端工廠在一些基礎環節實現仿人五指靈巧手的人力替代工作,相信也能夠幫助進一步提升產品良率。
作為微型伺服電缸開創者,因時機器人的電缸最窄間距可以做到12mm,精度達到±2μm,推拉力能達到40公斤。這樣的性能全球范圍內只有因時機器人可以做到。通過微型伺服電缸改造后的涂布模頭COV值可以降到0.15%,A品率能達到90%,為終端電池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隨著鋰電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鋰電生產設備各環節均在進行技術升級以更好地滿足制造廠商對產品高一致性、高穩定性等方面的要求。微型伺服電缸作為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在鋰電行業的創新性應用不僅助力新能源行業降本增效,也再一次證明機器人技術在智能制造領域將會有更大的作為。